垃圾回收器
俗话说“没有那金刚钻,就别揽瓷器活”,再好的理论实现总要有对应的工具才能实现,今天我们来讲解垃圾回收,如果说垃圾回收算法是内存回收的方法论,那么收集器就是垃圾回收的实践者。
线程数 | 单线程(串行)垃圾回收器 | 只有一个线程进行垃圾回收,适用于小型的使用场景,垃圾回收时,其他用户线程会暂停 | ![]() | |
多线程垃圾回收器(parallel) | 多线程垃圾回收器内部提供多个线程进行垃圾回收,在多cpu情况下大大提升垃圾回收效率,但同样也会暂停其他用户线程 | ![]() | ||
工作模式 | 独占式 | 垃圾回收线程执行时,其他线程暂停 | ||
并发式 | 垃圾回收线程可以和用户线程同时执行 | |||
工作的内存空间 | 年轻代垃圾回收器 | |||
老年代垃圾回收器 |
垃圾回收器的性能指标
暂停时间:执行垃圾收集时,程序的工作线程被暂时停止
吞吐量:运行用户代码的时间占总运行时间的比例(总运行时间:程序的运行时间+内存回收的时间)
回收速度:一个对象从诞生到被回收锁经历的时间
占用内存大小:java堆区所占的内存大小
3.CMS回收器
CMS(Concurrent Mark Sweep,并发标记清除)收集器是以获取最短回收停顿时间为目标的收集器
垃圾回收过程:
初始标记:独占式的暂停用户线程
并发标记:垃圾回收线程与用户线程并发(同时)执行
重新标记:独占式的暂停用户线程
并发清除:垃圾回收线程与用户线程并发(同时)执行,进行垃圾对象的清除
优点:可以做到并发收集
缺点:使用标记清除算法,会产生内存碎片,并发执行影响到用户线程,无法处理浮动垃圾
4.三色标记
CMS在并发执行的过程中,标记垃圾对象时有不确定性,所以在标记时,将对象分为3种颜色
黑色:例如GCRoots确定是存活对象
灰色:在黑色对象中关联的对象,其中还有未扫描的,之后还需要再次进行扫描
白色:与黑色,灰色无关联的,垃圾算法不可达的对象
标记过程:
先确定GCRoots,把GCRoots标记为黑色
与GCRoots关联,关联的对象标记为灰色
在此遍历灰色,灰色变为黑色,灰色下面有关联的对象,关联的对象变为灰色
最终保留黑色、灰色,回收白色对象
在三色标记时,有可能会出现漏标、错标的问题
漏标:
由于灰色被赋予null值之后,与黑色的连接中断,在本轮GC不会回收灰色以及白色对象,算浮动垃圾的一部分
错标:
B到C的引用被切断,A到C的引用被建立
此时GC线程继续工作,由于B不在引用C了,尽管A又引用了C,但是A已经是黑色了,等下次GC并不会对A进行扫描遍历,进而D会标记为白色,最后被当成垃圾回收
错标的出现满足下列情况才能发生?
原始快照(灰色指向白色的引用全部断开)
增量更新(黑色指向白色的引用被建立)
5.G1(Garbage First)回收器
G1是一款面向服务端应用的垃圾收集器,在延迟可控的情况下获得尽可能高的吞吐量
G1把堆内存分割成为很多不相关的区域(物理上不连续的逻辑上连续的),有计划地避免在整个java堆中进行全区域的垃圾收集,在后台维护一个优先列表,每次根据允许的时间,优先回收价值最大的Region
初始标记:标记出GCRoots直接关联对象,这个阶段速度较快,需要停止用户线程,单线程执行
并发标记:从GCRoots开始对堆内的对象进行可达性分析,找出存活对象,这个阶段耗时较长,但可以和用户线程并发执行
最终标记:修正在并发标记阶段引用户程序执行而产生变动的标记记录
筛选回收:对各个Region进行了重新排序,用第一时间去清理垃圾最多的区块(用最少的时间去回收包含垃圾最多的区域)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