搞定JVM系列(二):JVM垃圾回收算法
JVM在JDK1.8之前主流的有三种垃圾回收算法:复制算法,标记-清除算法、标记-整理算法。在此之前还有几个古老的算法叫引用计数法、根搜索算法,我们一个个来看,
按回收策略分
一、标记-清除算法
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,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所有被标记的对象。缺点:标记和清除两个过程效率都不高;标记清楚后会产生空间碎片,空间碎片导致分配较大对象时可能提前出发垃圾回收。
二、复制算法
将可用内存分为两个区域,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块,当使用的那一块内存用完时,将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内存中,然后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。优点:解决的空间碎片问题,实现简单。缺点:需要两倍空间,将内存缩小为两块,内存使用率不高。复制操作频繁效率变低。
三、标记-整理算法
此算法结合了“标记-清除”和“复制”两个算法的优点。也是分两阶段,第一阶段从根节点开始标记所有被引用对象,第二阶段遍历整个堆,把清除未标记对象并且把存活对象“压缩”到堆的其中一块,按顺序排放。此算法避免了“标记-清除”的碎片问题,同时也避免了“复制”算法的空间问题。
四、引用计数法(古老)
比较古老的回收算法。原理是此对象有一个引用,即增加一个计数,删除一个引用则减少一个计数。垃圾回收时,只用收集计数为0的对象。此算法最致命的是无法处理循环引用的问题。
五、根搜索算法
通过一系列的名为“GC Root”的对象作为起点,从这些节点向下搜索,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(Reference Chain),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时,则该对象不可达,该对象是不可使用的,垃圾收集器将回收其所占的内存。
按分区对待的方式分
增量收集(Incremental Collecting):实时垃圾回收算法,即:在应用进行的同时进行垃圾回收。不知道什么原因JDK5.0中的收集器没有使用这种算法的。
分代收集(Generational Collecting):基于对对象生命周期分析后得出的垃圾回收算法。把对象分为年青代、年老代、持久代,对不同生命周期的对象使用不同的算法(上述方式中的一个)进行回收。现在的垃圾回收器(从J2SE1.2开始)都是使用此算法的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