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据库原理之基础概念(第二天)
数据库的有哪些数据模型?
数据结构:对象与对象之间的联系,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;
数据操作: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集合;
完整约束性:用以限定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。
两种重要的数据模型
概念数据模型: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模型;(实体联系模型(ER):直接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的联系);
什么是实体?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
什么是属性?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或性质;
什么是实体型? 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;
什么是联系? 实体型内部联系:实体各个属性之间的联系;实体型联系: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;
实体之间的联系分为三种:
1).一对一联系:如教研室和教研室主任之间的管理联系
2).一对多联系:如教研室与教研室老师的拥有关系
3).多对多联系:学生和课程之间的联系
E-R模型的表达方法:矩形—->实体;椭圆——->属性;菱形———>实体间的联系
如图:
逻辑数据模型: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,涉及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;
关系数据库
关系模型: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;
二维表:有表名;一个表头和若干数据;从垂直方向看表有若干列,都有列名;同一列的值取自同一定义域;每一行数据代表一个实体的信息;
如图:
![20180303145119532][]
关系:每个关系的数据结构是一张规范话的二维表;
如图:
![20180303145348875][]
关系模型中的相关术语:
1)关系: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二维表
2)元组:在二维表中,水平方向的一行称为一个元组
3)属性:二维表中垂直方向的列称为属性
4)域:属性的取值范围叫做域
5)关键字:它的值可以唯一的标识一个元组
6)外部关键字:不是本表的关键字,另外一个表的主关键字
7)分量: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
8)关系模式:体现实体之间的联系
实体、关系、二维表中的术语对比:
如图:
![20180303150725534][]
关系的数学定义:
域: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;
笛卡尔积:域相乘
基数:M=域的乘积
关系:R(域) R为关系名 n是关系的目或度
主码和外码
候选码:能标识一个元组,该属性组
主码:
主属性: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
全码:关系模型的整个属性是这个关系模式的候选码
外码:有间接关系
关系的性质:
同一关系的属性名具有不能重复性;同一属性的数据具有同质性;关系中的元组位置具有顺序无关性;关系中的列的位置具有顺序无关性;关系具有元组不能完全相同性;关系中的每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项,分量的原子性。
关系数据库: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的关系的集合构成一个关系数据库;
关系的完整性:
实体完整性规则:每个表有且仅有一个主键,并且唯一;
参照完整性规则:不允许应用不存在的实体;
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:是针对某一具体关系的数据库约束条件;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